• 意大利结婚习俗

    婚姻制度 意大利人实行婚姻自主,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他们的婚嫁习俗与欧洲其他国家大同小异。今天的意大利男女相互接触的机会很多,他们可能寻找自己心爱的伴侣。青年人利用同学、同事、同乡等关系或通过亲友介绍,在旅游、滑雪、打球、观看赛马、赛车、赛船或跳舞、唱歌、观看文艺演出等活动中互相结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恋爱过程,有的还主动征求父母或亲朋好友的意见,然后才定下终身大事。男女青年从认识到结婚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相识之后经过订婚阶段,过一二年才结婚,有的结识后很快决定结婚,没有经过订婚的那段过程。订婚的礼仪并不十分复杂,男女相爱后,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后宣布订婚。男方要向女方赠送订婚戒指,并亲自戴在女方左手的无名指上。男女双方要把此消息通知亲友,宣布他们已成为未婚夫妻,并安排男女双方的父母、亲友一同进餐。亲友要向订婚双方送礼,表示祝贺。
    订婚戒指 关于妇女戴订婚、结婚戒指,有不少传说。一种传说是:戒指用金子做成,非常结实,表明婚姻牢不可破,而其浑圆无缝,又象征婚姻圆满,婚后幸福无边。另一种传说是:古时没有自由恋爱,有钱有势的人常常强迫妇女成亲,甚至出现抢亲。男子将抢来年女子戴上枷锁。经过多年的演变,枷锁变成了订婚或结婚戒指。男子给女子戴上戒指后,表示她已归他所有。这就是戒指的来历。
    婚礼筹备 婚约男女永结同心之后,就要为正式婚礼进行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如布置新房,购买家具及各种日用品,印发请柬,联系举行婚礼的地点,准备结婚礼服,等等。一旦准备就绪,举办婚礼的时刻就会到来了。男女双方事先进行商议,择日完婚。意大利人习惯把婚期定在春、秋两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为多。因为春季春暖花开,气候宜人,特别是3月和4月正值复活节前后,而复活节是万物生长、充满生机的节日,所以在此期间结婚的青年男女较多。金秋佳节也是青年们举行婚礼经常选择的时节。秋高气爽,景色迷人,未婚夫妇此时喜结良缘,幸福美满。
    婚礼形式 意大利人对婚礼比较重视。婚礼分为两种,一种是民政婚礼,另一种是教堂婚礼。举行这两种婚礼都是合法的...
    查看全部>
  • 马来西亚结婚习俗

    马来人通常定亲后,男方向女方赠送订婚礼品,还必须举行订婚喜宴。订婚后,如果男方反悔,女方不退礼品。若女方违约,除女方因故死亡,则要加倍退还。
    婚礼之前,双方可以在某些限定的情况下约会,这期间男方除筹措聘金外,还要每月送钱给未婚妻,以表示愿意承担供养新娘的责任,未婚妻会将钱存起来,以备购买嫁妆或将来家用。马来人一般是男方入赘女家,女方负担婚礼婚宴的一切开销。马来的婚礼相当隆重,一般都要举行两三天,实行“三礼”。
    马来西亚人的婚礼一般要进行三天。第一天是在新娘的家中或当地的清真寺举行。婚礼日期一般选择星期五,因为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婚礼由教长主持。新郎带着钻戒和其它珠宝首饰,在亲友的陪同下到新娘的家中或清真寺,见过教长、证婚人后和新娘的长辈后,才开始在教长的主持下开始婚礼仪式。仪式上,教长会分别问新郎和新娘:“以真主安拉的名义,是否愿意娶/嫁给某某为妻?”新郎和新娘都会回答:“以安拉的名义,我愿意。”宣誓之后新人开始交换礼物,然后在教长的领读下朗诵《古兰经》并进行祈福。新郎送给新娘的彩礼要放在洞房里展示给宾客们。有各式各样的衣服和化妆品等,都是装在精美的盒子里。
    星期天是正式的婚礼日子,也会在当天宴请宾客。婚礼上有一个热闹的环节叫闹婚。新郎被一群敲着手鼓并载歌载舞的未婚青年簇拥着到新娘的家中,后面还会跟着一个庞大的迎亲队伍。伴娘和新娘的亲友们会拦住新郎并要求入门费,这个和国内的传统婚礼习俗有点相似。经过几道这样的环节后,新郎才能见到新娘。之后新人会穿上华丽的服饰端坐在花床上,老人会在新人头上撒下鲜花和大米并念经为他们祈福。
    参加马来西亚婚礼的宾客都可以得到一份礼物:以前一般是一个盛着米饭和红鸡蛋的杯子和漂亮的纸花。鸡蛋象征着新娘健康为家族添人口,米饭表示丰衣足食和生活美满。不过现在一般都赠送巧克力、果冻和蛋糕等。
    礼后第七天新人回男家探亲,然后就居住在女家。近年来,这种风俗逐渐变化,新娘也有在男家生活居住的,在城市里更是如此。
    马来人的离婚同其他穆斯林一样,只要男人重复说三遍“玛拉克”(阿...
    查看全部>
  • 印度的结婚习俗

    一、准备 在举行婚礼前几天,牧师要到新娘的家中诵读祈祷,祝福婚礼能顺利举行。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新娘的父母要举行一个小的典礼来欢迎新郎的家人和亲属。通常,新娘的母亲要赠送礼物给亲家母。但是这段时间是不允许新娘与新郎见面的,因为那样将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不幸。
    二、服饰 虽然印度各地对婚礼服装样式和颜色各有不同要求,但是大多数时候新娘都是穿金边的红色和白色婚纱。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红色象征生活富裕和人丁兴旺。新娘要佩带很多黄金首饰和珠宝等。新郎一般穿白色衣服,上衣是宽松的镶金边衬衣,下衣穿宽松的裤子或围裙式的布裙。在印度北方,新郎还要头戴精致的头巾和一串串的花朵,几乎把新郎的脸都遮住了,但是在印度南部,新郎头上则不佩戴任何装饰。新娘的脖子上挂着用玫瑰花和金盏草编成的大花环,一直垂到膝盖。
    三、婚礼 婚礼一般在由四根竿子支起来的帐篷(mandap)下举行。新郎由舅舅护送到婚礼帐篷。新郎则由伴郎和一名年轻女孩陪伴,女孩的任务是不断摇晃一个装了硬币的金属壶来使新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体婚礼仪式流程: 1、洗脚。新娘的父母会用牛奶和清水为新人洗脚并对新人进行祝福。
    2、牵手。新娘的右手会被交到新郎的右手里,牧师读完圣经后会在新人的肩头缠绕24圈白布。之后在帐篷中央点燃一堆小火焰,新娘的兄弟、表兄弟会领着新人围绕火焰走数圈。而且新人的手中必须拿着大米、燕麦和树叶等,因为它们象征着财富、健康、幸福和繁荣。
    3、撒花。绕火焰仪式结束后新郎的兄弟会向新人抛洒玫瑰花瓣以庆祝。
    4、喂糖。新娘要给新郎喂五颗印度糖果,表示从此给全家做饭照顾丈夫是她应尽的义务;之后新郎再给新娘喂五颗印度糖果,表示从此供养妻子及全家人是他的责任。
    5、亲人祝福。最后新人双方的亲戚会在新人额头上点红点并抛洒大米,祝福他们生活幸福美满、长长久久。
    6、婚宴。婚宴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宴会过后,开始了婚礼的高潮,因为这时...
    查看全部>
  • 巴基斯坦婚嫁习俗

    一、求 婚 在巴基斯坦,男方寻找对象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而女方却只能悄悄地进行。过去,由于盛行家族内逼婚,女方都是坐等男方上门求亲,无须多方寻求。现在,由于时代发展了,女子教育水平也提高了,家族内不易找到令人满意的对象,所以,女方也开始设法从家族外寻找。
    求婚必须由男方提出,女方是绝对不能主动提出求婚的。在为男孩子物色对象时,姐妹们有很大的发言权。正式求婚前,男方往往要通过一个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朋友进行试探。如女方没有异议,男方的父母姐妹再正式登门求婚。女方答复同意后,男方再登门商议订婚日期。
    在巴基斯坦,也有不少私人办的婚姻介绍所。到婚姻介绍所来寻求帮助的以女方的父母为多,也有移居欧美的巴基斯坦人通过婚姻介绍所在本国寻找对象。婚姻介绍所只帮助男女双方父母建立联系,事成之后,再收取相当的费用。婚姻介绍所如果在本所的表格档案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还负责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
    二、订 婚 订婚仪式,在男女双方家中举行。只邀请关系最密切的近亲参加。
    首先是男方家人的上女方家里,给姑娘戴上戒指和红色头巾,有的还要送首饰和衣服。过一、两天,女方再去男方家里,给男孩子戴戒指。订婚时,双方都要互送大量的甜食,向亲戚、向邻居们报告喜讯时也要分送甜食。
    订婚以后,双方家庭间的来往很多,但未婚夫妇不能见面。订婚以后,直到结婚这段时间,每逢节日,双方都要互赠礼物。男方要给姑娘送节钱、手镯、衣服,在手上染花纹的颜料等,甚至还要给姑娘的妹妹们送手镯等。女方也要给男孩子送节钱、手巾、毛巾、甜食等,还要给他兄弟们送手巾等。现在,许多人家不再送实物,而是送几百卢比现款。
    三、婚 礼 巴基斯坦的婚礼十分繁琐,主要环节有如下几种:
    (1)“芒恰”或称涂油的仪式 在婚前三、四天举行,男方的妇女、姑娘带着黄色衣服、甜食、手镯和一种涂在皮肤上的黄色香料到新娘家去。这种涂擦皮肤的东西是由面粉加油以及一种黄色香料制成的。可使皮肤柔嫩,容光焕发。先要由七名丈夫健在的妇女用这种涂料给新娘擦脸和身体。新娘...
    查看全部>
  • 美国结婚习俗

    美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美国被人们称为“民族熔炉”,白人占绝大多数,还有黑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古巴人、阿拉伯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朝鲜人、中国人、印第安人等。美国人来源复杂,婚礼形式迥然各异。
    美国人的传统婚礼庄重热烈,并不奢华。婚礼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只邀请双方父母、亲戚和最亲密的朋友参加,费用由女方家长支付。参加婚礼的人适当送点礼物,多如炊具或餐具之类的实用物品,花费很少。美国人不讲究礼品的价值,而重视友谊。
    美国男女青年接触的机会很多,自由往来,谈情说爱。男女青年的感情发展到可以结婚的程度,越来越多的未婚夫妇在举行婚礼之前,一道去律师事务所签订一份“婚姻合同”。这份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双方的金钱和财产问题,甚至连婚后生育几个孩子、如何分担子女的抚养费、各自担当哪些家庭事务以及雇用几个佣人等,都作了详细规定。有的合同中甚至对离婚都事先讲好条件,唯恐到时发生矛盾。
    举行婚礼前,未婚夫妇邀请平时要好的朋友在一起聚会,朋友们祝贺他们开始新的生活。这种聚会,大多数是主人预备一些饮料和几个菜,朋友们也纷纷自带一些酒和菜来。美国食品丰富多彩,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只要花点钱,便可轻而易举地筹备一桌丰盛的宴席。聚会上,主人与朋友之间无拘无束地吃喝谈笑,吃饱喝足后便一道唱歌跳舞。这种告别单身汉生活的聚会,花钱未几,气氛热烈,显得宾主之间亲密无间。
    举行婚礼那一天,新郎新娘在双方亲戚的代表和证婚人陪同下,来到所在地区法院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一名法官向新婚夫妇宣读事先拟好的祝贺辞,新郎新娘各自宣誓。接着,双方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表明这桩婚姻已取得法律效力并得到双方亲属和社会的承认。最后,新娘和新郎交换结婚戒指,相互将戒指戴在对方的无名指上。
    结婚登记仪式结束,新婚夫妇驱车来到女方家,参加新婚宴会。双方家长、亲戚、朋友们在那里迎候。当新婚夫妇出现在婚宴上的时候,新郎一身礼服打扮,新娘的装束可用“有新、有旧、有借、有蓝”几个字来描绘。“新”是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装是新做的,意味着新的生活开始;“旧”是指新娘头上披的婚纱是自己母亲用过的,表示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养育之恩...
    查看全部>
  • 非洲的结婚习俗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是一夫多妻制,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他们从犹太教那里继承对男女儿童性割礼的习俗,认为割掉男孩的阴茎包皮和女孩的阴核会防病和守礼,小孩子行割礼是个非常隆重喜庆的日子。议婚要有媒人,直到订婚男女婚才能见面。最重要是新娘的贞操,所以洞房之时,新郎要用手裹着纱布触动新娘来证实是处女与否。当人们尤其是女方家长看到被血沾染的纱布的时候,会欢呼雀跃"新娘啊,为我们争光了了!"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则没有这么复杂,甚至连说媒都不用,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婚龄也早,十四五可结婚。
    信奉伊斯兰教的苏丹人的议婚有父母完成,首先要男方家长带着礼物去女家提亲,女方接受了礼物就是定下婚姻。彩礼高昂,婚礼隆重,婚礼要花整整三天的时间。头一天,新人坐在院子里接受祝贺(握手、拥抱、亲吻、拍肩),而后就大家跳舞,如痴如狂,直到午夜乃至凌晨。第二天主要是新娘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跳"新娘舞",傍晚举行杰尔体克仪式,新人并坐于麻绳床上,老人端来牛奶给他们喝,并喷对方的脸,以示洁白和亲如兄妹。苏丹还有一些部落也有相对的婚姻自由。例如努巴人,女孩子婚姻虽然在小时候由父母决定,但女孩如果不同意还可以另选。不过那是很复杂的。努巴人有婚前的性自由。结婚后的第三者是要被打或制裁的。
    努厄尔人是由男子向姑娘求婚,过程比较复杂。首先是男子有朋友为他同姑娘谈彩礼,谈成后先交一头牛,并举行没有新郎参加的庆祝活动,最后才是选择举行婚礼。新郎由年轻人陪着娶过新娘,日落时走进棚子,打新娘。先抓住她的大腿用软树枝打,再靠近她用拴牛绳子打,最后解开她的腰带。第二天杀牛祭祀,新娘戴上手镯穿上华丽衣服,算是结束婚礼。不过还得住在娘家,去丈夫家要在生了孩子两年以后。不生育的妻子就永远不得进门,被遗弃。这个被遗弃的女人可以娶"妻子",借用自己的亲属使"妻子"生育,自己就是孩子的"父亲",但这要有钱才能娶得起。 这族人还有"鬼婚",就是一个活着的男人以一个死去的男人的名义娶妻生...
    查看全部>
  • 也门婚嫁习俗

    也门共和国背靠崇山峻岭,濒临红海、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素有神奇古国之称,是阿拉伯古代文明重要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充满了神秘色彩。也门属伊斯兰教,历史上封建王朝统治长达2000年之久,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些因素决定了也门的婚姻制度,也形成了具有也门特色的婚俗。
    按照伊斯兰教规,也门男人可以同时拥有4个妻子,妻子之间的年龄有的相差几代。据悉,有条件的人如果想娶第五、第六、乃至更多的女人的话,则必须先将前面的妻子休掉或卖掉一个,以免违反教规限制。不过,这种婚姻制度目前正发生重大变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接受过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人,正自觉地接受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
    在也门,尽管婚姻制度正在悄悄变化,但至今仍相当普遍地流行着古老而又奇特的婚俗,绝大多数地区和人家仍然按照惯例,由父母一手包办儿女的婚姻大事,婚前新郎、新娘难得有见面的机会。在男方交完彩礼之后,双方家长共同选定吉日,为儿女完婚。
    找对象 在也门的传统家族里,娶嫁不由已,基本由父母做主。父母是一家之主,尤其是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且按照伊斯兰教教规,男女授受不亲,所以除了家庭和亲戚关系外,小伙子很少有与女性接触的机会,与姑娘们更是难得一见。因此,选择未婚妻这样的事情就只能依赖父母和亲友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也门,小伙子们到了十七、八岁,父母就开始为儿子张罗婚事了。首先,母亲会在亲友和邻居的子女中留心(如果是表兄妹,亲上作亲也是允许的)。在也门,妇女们也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她们在闲谈、煮饭、做礼拜、编织毛毯之类的集体活动中互相交流,增进了解,母亲大多通过这种方式来物色未来的儿媳妇。如果相中了某位姑娘,母亲会与父亲商量,而父亲对女孩家的男性成员一般则比较熟悉。如果不太熟悉,找个朋友打听打听。或者到女家附近作一实地考察,看看房子的外表就大致知道这家过得怎么样了。父母都同意了,才会征求儿子的意见。而关于那位姑娘,如果两家是亲戚的话,小伙子还会知道一点,如果不是这样则一无所知了。
    相亲 然后,父母会托人到女方家里提亲。...
    查看全部>
  • 埃及婚嫁风俗

    男女青年达到婚配年龄,经过媒人穿针引线,男方的母亲或者姐妹便去相看姑娘,回来后详细向小伙子介绍姑娘的情况,姑娘的容貌自然是描述的重点内容。小伙子感到满意,姑娘家表示同意,双方家长便选择一个日子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多选在姑娘家里举行,今天也有不少家庭选择宾馆、饭店或者俱乐部。
    订婚时,男方父母须向女方父母赠送一笔数额可观的彩礼,女方父母将用这笔彩礼金为女儿出嫁购置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等物品,还要购置新婚房间里的家具。购置这些物品的花费很高,男方送的彩礼显然是不够的,女方的父母还须添加一部分。在订婚仪式上,小伙子的姐妹代表他将一枚金戒指戴在姑娘的右手无名指上,有的人家还送金镯子和金项链。在埃及,一个姑娘是否订婚,只要一看对方的右手无名指便可知道。女方父母用饮料、点心招待参加订婚仪式的人们,宾主热情交谈,并且一起唱歌跳舞。
    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家庭要经过一两年甚至三四年的筹备工作,才能举行正式结婚的仪式。从订婚到举行婚礼这段时间里,男方家逢年过节须给女方家送一些礼物,由于未婚夫不能面见未婚妻,礼物由男方家女眷送去。
    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郎家的女眷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新娘家接亲。她们先陪新娘沐浴,然后帮助新娘穿上男方家送来的艳丽华贵的新婚礼服。新婚礼服为白纱连衣裙,下摆很长,行走时需要6至8名儿童帮助托着长裙。穿好新婚礼服,女眷们再帮助新娘梳头化妆,头发被梳成数十根细长的发辫,并且戴上各式各样的发饰以及项链、耳环、手镯等。穿戴完毕,新娘在家人陪同下向村长及村中长辈们告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数辆装饰得五颜六色的马车来到新娘家,这是由新郎的母亲带领的迎亲马队。
    接新娘的马车更是装饰得光彩夺目,车上用昂贵的克什米尔毛绸和各种鲜花装扮,由两匹或者四匹马拉车,两位身穿克什米尔毛绸的小伙子负责护卫,显得华贵隆重。新娘同长辈们告别后,坐上马车,队伍启程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的母亲在前带队,新娘的母亲在后护卫,迎亲的人们一路上高声歌唱赞美新娘美貌贤慧的歌曲。新娘的嫁妆也随着迎亲的队伍带去,除家具外,...
    查看全部>
  • 英国婚嫁习俗

    英国传统婚礼习俗 早在16世纪时,婚礼往往由父母或监护人安排,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结婚之前,新娘和新郎相互之间都不熟悉,他们年纪还很小(三岁到七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为他们定下媒妁之约,并安排婚礼和订婚事宜。两个小孩子各自跟父母住在一起,偶尔在餐宴或节假日的场合才见面。
    17世纪末,这种指腹为婚式的包办婚姻受到了攻击,缘起是一位法官坚称七岁之前进行的婚礼和订婚“全然无效”。但是,如果七岁后两个小孩之间以夫妻相称,相互拥抱、亲吻并互赠和收授信物,他们的婚礼和订婚才算有效。再后来,年轻人干脆双双私奔举行秘密婚礼,这样既无须宣布结婚公告,也不用领取结婚证。私奔和秘密婚礼象征着年轻人反叛父母包办婚姻的开端。
    根据1653年克伦威尔手下的清教徒主持通过的《世俗婚姻法案》(Civil Marriage Act),男女双方结婚要举行世俗仪式,并有地方治安法官在场,婚礼举行前还要出示堂区记事簿中陈述结婚公告已宣布的证书。此外,如果一方不满21岁,还必须出示父母同意此桩婚姻的证据。婚礼仪式由简便的程式构成,男女双方只要重复数次即可,整个过程中新郎和新娘的手都要牵在一起。当时,戒指还在禁止之列。
    1753年的《哈德威克法案》(Hardwicke Act)则要求所有人(皇室成员除外)的婚礼只有在宣布结婚公告或领取结婚证之后才可举行,时间只能是上午八点到十二点之间,地点只能是英国国教教堂或礼拜堂,而且必须面对英国国教牧师宣誓。婚礼必须由两名以上的证婚人在场,并记录在案。此外,如果没有宣布结婚公告,还必须有父母的同意。
    罗马天主教会则秉承“特伦多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的教旨重申婚姻乃为人之七项圣礼之一,一旦成行就不得拆散。因此,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大不列颠的国民还很难结婚。如果有人想在英格兰或威尔士结婚,婚礼必须在具备记事簿(类似于特许结婚证)的教堂举行,而且只能是在婚礼某一方居住的地区(郡区)内。很显然,只有英国国教会(圣公会)的所有教区是自动登记在册的,不管规模大小。这是血淋淋的事实,无须咨询任何人。
    缤纷多彩的婚俗 查看全部>
  • 西班牙结婚习俗

    一、各种各样的相亲 扇子传情 扇子堪称西班牙人的相亲指挥棒,悲欢离合,都在这扇子的挥洒之间。 西班牙最大的民族卡斯蒂利亚族,相亲的道具是女孩儿手里的扇子。一般而言,这把扇子遵循“慢谈情、快谈崩”的原则,扇得越舒缓温柔,说明女孩儿对小伙子的感觉越好;如果扇速飞快,说明女孩儿对小伙子印象不佳;若女孩儿手里的扇子越扇越快,便说明女孩儿对这次相亲感到十分不耐烦,不想再继续下去。如果扇着扇着,女孩儿手里的扇子忽然停了,并且用打开的扇子遮住下巴,那么小伙子机会就来了。因为这表示一见钟情。 扇语传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 如果打开扇子在自己胸前慢条斯理地扇动,表示“我仍孑然一身,尚无情人”。
    如果把扇子打开又合上,然后放在自己的面颊上,表示“我喜欢你”。
    如果用打开的扇子在自己的胸前短促而又快速地扇动,表示“我已有意中人,请你不要打我的主意”。
    如果把扇子放在太阳穴处,同时眼睛向上看,表示“我日夜都在思念着你”。 如果用合上的扇子敲打着自己的手掌,并神情不安地来回走动,表示“小心,亲爱的,密探过来了”。
    椅子当家长 西班牙的加利西亚人和北部山区的一些地方,民风相对保守。当地人普遍认为,年轻人涉世未深,需要有家长监护才能相亲,否则肯定不靠谱。但倘若双方父母真的搬把板凳监视儿女卿卿我我,未免又太煞风景。于是年轻人便想出个类似掩耳盗铃的变通方法:在相亲现场放一把空椅子权当家长代表,如此既满足了个人隐私需要,又算是有家长在场。
    母亲谈判 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住着不少摩尔人,他们的相亲风俗就和本土大相径庭了。相亲时,小伙、姑娘都是配角,哪怕他们本来就认识或中意,也不能直接谈情说爱,得由小伙的母亲或长辈女性带上礼物,去姑娘家谈判,而对方出面的同样是母亲。也就是说,摩尔人的相亲,实际上变成了两个老太太对看。
    二、谈情说爱 恋爱要交税 在卡斯蒂利亚—莱昂等地区的农村,有一种“青年协会”...
    查看全部>
  • 俄罗斯婚嫁习俗

    一、说媒 俄罗斯的传统婚俗像中国的婚俗一样也是由说媒开始的。传统的说媒可以请专职的媒人来做,当然,也可以是男方的亲属去担任,甚至是自己父亲或教父教母。按照传统,说媒要选“吉日”,一般选在单日,13号除外,因为俄罗斯人非常不喜欢13这个数字,认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一般,媒人受到男方委托通常在晚上到女方家去求亲,为的是避开外人。媒人到女方家时,在敲门前,要用手或臂膀轻轻地碰下门框,然后再进屋,进屋后要先对着圣像画十字再开口。若女方双亲同意媒人提得这桩亲事就要同媒人一同绕着桌子三圈,再对圣像画十字,然后就能谈相亲的日期,一般被安排在七天之内举行。
    二、相亲 传统相亲大多都是男方相女方。媒人要在相亲这天,把小伙子及其父母领到姑娘家,与姑娘及其双亲见面。男方见到女方后,小伙子及其父母要穿过大堂,在门廊里进行商议。女方母亲会端来杯蜜糖水给小伙子,如果小伙子接过后一饮而尽,说明相中姑娘;倘若他仅用嘴唇碰一下杯子就把杯子退回去,则没中意。若是相亲成功,双方要寒暄一番,并绕着桌子走3圈,然后双方会坐下来喝茶及商定彩礼适宜。彩礼主要包括家具、衣物、首饰、生活用品等。俄式炉子是富贵的象征,在相亲过程中,还有“看炉子”的习俗。
    三、订婚 对于订婚,俄罗斯人是非常看重得。因地区不同订婚仪式还稍有差别。城市里,在法律上确定双方关系并决定结婚日期之前,男女双方要到结婚登记处办理订婚手续。登记后女方家里会举行晚会。餐桌上要摆置一束含苞待放的玫瑰,用以象征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冒着热气的俄式茶炊也要摆在桌上,来预示未来生活充满活力希望。酒宴的菜肴,由未婚妻烹制,来表现自己有操持家务的能力。在农村,庆贺仪式会在女方家门口进行。“面包和盐”会由男方父母向女方的父母奉上。女方父母要吻一下双手接过的面包,以表示诚心和感谢。接着,新娘走上台阶宣布自己已经订婚并向大家鞠躬行礼。按照传统习俗,订婚后的姑娘一般不再参加劳动。她开始缝制嫁妆以等待婚礼之日的来临。
    四、嫁妆 查看全部>
  • 越南婚嫁习俗

    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婚姻习俗一般包括婚姻形式和婚姻礼仪两部分。 一、越南传统的婚姻形式 婚姻因其组成方式不同,而呈现各种不同的形式。由于历史的原因,越南深受中国孔孟之道的影响,在封建社会里盛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统治阶级大力宣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贞女品德,许多人家的姑娘常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男女婚姻自然奉行“无媒不交”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男女结成夫妻关系所必须遵循的法则,这种婚姻不是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而是受家庭或家族利益的制约,是一种典型的包办婚姻形式。如果男女婚配而不遵父母之命,无媒妁之言,将被人们看作是“互相看中”或“中了爱符”,不仅父母要反对,同时也会遭世人鄙视。在越南,有的人专门从事媒妁行当,如果经媒人们牵线而结为终生伴侣,那么媒人将是该对情侣一生中的恩人。结婚仪式结束后,男方家将以半盘糯米饭、半只鸡和一件丝绸衣服感谢媒人;第一个孩子满月时必须请媒人前来参加满月庆宴,喝杯满月酒以表知恩之情。
    除了包办婚姻外,越南还存在买卖婚姻、抢婚、私奔婚、二次婚和入赘婚等传统的婚姻形式。
    买卖婚:买卖婚姻是越南封建社会主要的婚姻模式,它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普遍存在于全国大部分数民族之中。男女青年能否成婚要由男方所送白银、酒肉等的数量来决定,此陋习曾使许多有情人不能成眷属,造成了难以数计的爱情悲剧。
    抢婚:抢婚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式。越南的抢婚习俗主要存在于赫蒙、泰等民族中,其中尤以赫蒙族的抢婚历史悠久。当男青年到了婚配年龄,就到路上拦劫姑娘,把自己喜欢的姑娘拉回家中,然后男方家人送钱物到女方家进行所谓的“赔礼道歉”,这种习俗如今已不多见。另一种抢婚形式则是当男女双方相爱后,遂组织人进行抢婚,虽说是抢,但实际上只是小伙子牵着姑娘的手走上一小段路。保持这种习俗是为了体现婚姻的神圣、珍贵和名正言顺,以此种方式来证明不是姑娘主动跟着去的,而是被抢去的。
    私奔婚:私奔婚流行于泰族青年之中,当爱情与社会关系发生矛盾时,相爱的泰族男女青年可运用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相约私奔。
    二次婚:二次婚是哈尼族人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婚姻形式。哈尼族人的一...
    查看全部>
  • 日本婚嫁习俗

    日本人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大重大转折,所以对于结婚问题极为慎重其事。日本婚礼大多是与宗教仪式相结合的,如按照日本的传统,年轻人从见面认识、缔结婚约、送彩礼到披露婚宴都有许多规矩,如果掌握不好往往会受到批评、议论。所以准备结婚的日本人,特别是女性,一般都会在婚前去婚前学习班学习披露宴时的必要礼仪,婚礼时的礼节、程序,以及婚后的许多礼节。可见日本结婚的礼节繁杂,但又不乏趣味。
    一、 日本婚礼简介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无论是文字,服饰,生活方式还是礼仪举止等等,都可以明显地找到与中国相似的地方。婚礼,一个集整个社会礼仪于一堂的仪式,极具特色地把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礼仪习俗和人文特色展现出来。结婚聘礼更是不用说,是日本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日本人的婚礼因各地方的习俗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各地的彩礼也有所不同。不同于过去繁杂的准备过程,现在日本有很多百货公司都有出售配置好的五品、七品、九品包装彩礼。日本传统的包装彩礼是七品,有白扇、白麻线、海带、鲣鱼干、寿留米、柳樽、彩礼钱。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结婚的时候,送金器,也就是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五金”,一般包括金戒指、耳环、手镯、项链、脚链等等。
    同样,在日本人们也认为金品比婚约来的有效力,因此日本人大多将金品当成约定的信物,如有违信则可依据金品进行后续的问题处理。想必就是过错方就以经济的方式作为对对方的赔偿,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提到彩礼钱,现在多在五十万、七十万、一百万左右。当然这也决定于新郎新娘双方家境的情况具体而定,倘若是大财阀之间的联姻,开出天文数字也无可厚非,但是若是家境贫寒,只要心意到了即可,也不必非要达到一定的数字,毕竟结婚是两个人的结合,而非经济的交易。若是无心,再多的聘礼依旧和一纸空文无异。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日本人的忌讳是相当多的,比方说探望病人就不能送百合,因为它音同“斩首”。所以在日本对于他们的习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日本人忌讳送80万,认为80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数位,不吉利。还有,送彩礼钱时,要把女方家全体成员的人名都写上去。已去世的人的名字也不能漏掉,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风波。
    另外,随着时...
    查看全部>
  • 芬兰婚嫁习俗

    婚前捆绑游行
    如果在夏初季节造访芬兰,可能会看到如下令人不可思议的景象: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或姑娘用绳子拖着一个男人在公共场所溜达。这个被绳子拖着的人带着面具,而且衣衫不整,你可能根本想不到,这个人就是即将成为新郎的人。这些年轻人实际是在欢送他们即将结婚的朋友,结束单身生活,开始迈进婚姻生活。
    这种风俗起初只有芬兰某些市区的人了解,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突然开始流行于各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人开始摒弃很多传统仪式和风俗,这种做法持续了一些时间后,芬兰人又开始追求传统的风俗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因此,80年代以后,人们在举行婚礼和其它一些家庭活动时加入更多的传统元素。

    握手代表订婚
    芬兰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女均在18岁以上即可。而在早期,芬兰人订婚和结婚都必须取得双方家长的认可。男女双方的家长相互握手表示订婚,举行婚礼则代表两家正式缔结姻亲关系。芬兰婚礼风俗的形成不仅受到民间传统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教堂和教会一些宗教规定的影响。
    从公元前开始,人们就已经形成了交换订婚礼的风俗。公元1686年,教会法规定订婚相当于有法律效力的婚约协议。16世纪,在一些贵族中开始流行订婚戒指,但是在大部分地区,依然保留有相互握手表示订婚的仪式。1988年婚姻法重新修订,取消了订婚的法律效力,但是订婚的传统并未从此消失。

    新娘头顶王冠
    世界闻名的“王冠婚礼”就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之所以叫“王冠婚礼”是因为新娘在结婚当日,必须头带着漂亮的王冠。婚礼欢庆队伍要经过一个拱门到婚礼举行现场,新娘和新郎在一个天篷下宣布相爱的誓言。当婚礼到达高潮时,人们开始狂欢,跳舞,唱歌,直到精疲力竭。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如此豪华奢侈的婚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只在牧师住处举行一个简单的婚礼,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味道。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选择到国外结婚,比如芬兰新任会去欧洲古文明中心—罗马,享受最正宗的文化体验。

    新娘婚前桑拿会
    婚前新娘的狂欢聚会上,新娘和伴娘一般...
    查看全部>
  • 韩国婚嫁习俗

    1:婚谈 韩国人在举办传统婚礼之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所以有的时候结婚双方是没有见过的。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婚姻是很相似的。
    2:纳采 收到许婚书,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和“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再送给新郎家。
    3:纳币 纳币也就是在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和“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和 “婚书”以及“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 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函:也就是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4:醮子礼 准新郎按着传统对两家的礼节活动结束后,在举行婚礼的...
    查看全部>